咋回事儿:鱼雷伤害


2f4c2e32-4315-11e8-84e0-ac162d8bc1e4_1200x

在WG的《咋回事儿Ep1:输出伤害》的框架内谈鱼雷是如何造成伤害的。

疑从心生

每一个想要玩好战舰世界的玩家肯定都有过这些疑问:为什么我在第三方数据站上面看到的鱼雷的alpha伤害动辄四五万,而游戏内面板上面的数字却只有一万出头,两万撑死?为什么我的鱼雷造成的伤害,既不是标伤的1/6,1/3,也不是全额伤害?鱼雷的伤害算法到底跟炮击的伤害算法到底有何异同?

WG的简化

事实上,游戏内面板上的鱼雷伤害经过简化,这个简化公式也早已被发现:

鱼雷Alpha伤害 ÷ 3 + 冲击伤害
WG这么做有一个很好的理由——面板显示的数据必须要易于理解;基于一个事实——所有船的核心区都只受到至多1/3的鱼雷Alpha伤害;对于有防雷带的船,譬如共和国,它的核心区只受到21%的鱼雷Alpha伤害。这样一番解释之后,前面公式中÷3的奥妙就显而易见了;而对于面板上显示的鱼雷伤害减免,则相应地使用:
100% – 鱼雷伤害系数 × 3 × 100%
这个公式可以很快的证实共和国的鱼雷伤害减免是37%。

※请注意有些船面板上的鱼雷伤害减免数值是不正确的。

在大部分的实战中,鱼雷造成的伤害上和面板上显示的八九不离,这种简易的换算确实能够满足广大玩家的基本需要。但若是要讲硬道理,讲How It Works,我们就必须先把整个简化过程都倒回去,再次回到炮击伤害的框架内看鱼雷伤害的运作方式。

鱼雷伤害拆解

事实上,分析鱼雷伤害比分析炮击伤害要简单。一枚鱼雷要么命中船头,要么命中船尾,要么就奔着核心区去了(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驱逐舰的中段也叫做核心区);它既不会跳起来打到上层建筑,也不会把甲板凿出洞来。本文在探讨具体案例的时候会使用米诺陶的鱼雷,一来她的鱼雷Alpha伤害是47000——一个极具美感的整千数;二来她可以单发鱼雷,读者将来可以轻松地在训练房还原案例或对不同的船进行类似测试。

船头和船尾

船头和船尾是不享受鱼雷伤害减免的,一艘崭新的船船头或者船尾接的第一发雷会受到较高的伤害,随后受到的鱼雷伤害趋于稳定。米诺陶第一发鱼雷对共和国的船头造成12628点伤害,拆解为:

47000 × 0.165 + 4800 + 73 = 12628
×0.165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6,此案例中船壳受到了7755点伤害;4800 是因为共和国的船头部分只有4800点血,被这一发鱼雷直接打空;73 则是我们马上会谈到的冲击伤害。后续的每一发鱼雷都稳定造成7828点伤害:
47000 × 0.165 + 73 = 7828
因为船头部分没血了,只有船壳继续承受伤害。

知道了算法之后,我们拿扶桑试一次,第一发鱼雷造成11528点伤害,因为扶桑的船头不幸只有3700点血;又拿蒙大拿试一次,第一发鱼雷可以造成12828点伤害,因为蒙大拿的船头有5000点血。

核心区

一如上文所述,核心区享受鱼雷伤害减免,所有船再不济也只受到1/3的伤害。米诺陶第一发鱼雷对岛风的核心区造成15655点伤害:

47000 × 0.33 + 145 = 15655
×0.33就是我们所说的1/3;冲击伤害倒是一下子变成了145。如果我们拿扶桑再试一次,大概能造成10500左右的伤害:
47000 × 0.22 + ??? ≈ 10500
扶桑的核心区只受到22%的鱼雷alpha伤害,而冲击伤害还会变化。

冲击伤害

这个神秘的冲击伤害是WG上古设计的遗存,除了开发者以外谁也无法确切的说明它是”咋回事儿”——如果WG要讲关于鱼雷的How It Works视频,这是个必须要讲清楚的一个过不去的坎。但是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做一个形象的比喻,还有办法计算冲击伤害的大小。鱼雷命中目标时会产生爆炸,这个爆炸的范围和冲击力如此巨大,乃至所有被波及到的模块(除了命中点以外的所有在爆炸范围内的船体部分)都会受到伤害。米诺陶的鱼雷有1100的冲击伤害和40%的冲击力,因此当扶桑船头接雷的时候,以船头为命中点的冲击波毫无疑问波及了船壳,造成了73点伤害

1100 × 0.165 × 0.4 = 72.6 ≈ 73
反过来说,以船壳为中心点的爆炸也波及了船头,但是船头部分的血量被鱼雷直接打没了,所以这部分冲击伤害也就没有了。再看岛风一例,以核心区为命中点的爆炸毫无疑问波及了船壳和上层建筑,因此造成了145点冲击伤害。总的来说,鱼雷命中点越是靠近船头/船尾与核心区分界点,冲击伤害就越高。

对于大部分炮塔前后布局的船来说,这个分界点就是主炮塔正下方的弹药库。这游戏里还有什么比弹药库接雷更刺激的事情吗?

感想

虽然看上去鱼雷伤害的算法和炮击伤害分道扬镳,但是回到原点看实出一辙。这个神秘的冲击伤害也不禁让人想到上古版本炮弹造成动能伤害的情形。有了理论支持,我们在探讨X船使用Y鱼雷对目标Z造成伤害时,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岂不美哉?

share to:

转载请署名来源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Leave a Reply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